郫县风景地郫都区是四川省成都市辖区,位于成都市西北部,东北与彭州市、新都区,东南与金牛区毗邻,南面与青羊区相连,西南与温江区、西北与都江堰市

郫县风景

郫都区是四川省成都市辖区,位于成都市西北部,东北与彭州市、新都区,东南与金牛区毗邻,南面与青羊区相连,西南与温江区、西北与都江堰市接壤。是中国四川农家乐旅游发源地,有豆瓣之乡、蜀绣之乡、盆景之乡之称;是四川省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点打造的“电子信息和双创产业基地、国际化都市新区”。

郫都区幅员面积438平方公里,辖3个街道、13个镇;2017年末,常住人口84.78万。2017年,该区地区生产总值525亿元。境内地处都江堰自流灌区之首,居四川成都上风上水;承担成都市区90%以上饮用水供水任务。地势平坦,土地肥沃,境内柏条河等8河并流,造就“水旱从人,时无饥馑”的自然禀赋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,夏无酷暑,冬无严寒,雨量充沛。

郫都区因“杜宇化鹃”的传说,而又称鹃城,既是望帝杜宇、丛帝鳖灵建都立国之地,又是古蜀文明发祥地;公元前314年,秦灭蜀后,以郫邑为郡县,称郫县。有鹃城遗址、古城遗址、唐昌文庙等历史遗迹,望丛祠是世界蜀人祭祖的圣地。孕育了严君平、扬雄、何武、张俞等历史名人。“郫筒酒”,“郫县豆瓣”,“郫县女红”并称为郫县工艺三绝。

郫都区境内有西南交通大学、电子科大等大中专院校19所,国家级实验室31个,两院院士19名,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人才近5000名,在校大学生25.3万人;拥有成都地铁2号线、成都地铁6号线,成灌快铁,成都市四环路、成灌高速、317国道、沙西线、IT大道、温彭快速通道等交通线。201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。

郫都区古称“郫”,在古史传说中,最初以古蜀国的都邑闻名于世。距今二千七八百年前的蜀王杜宇、鳖灵,都以郫为都邑。

秦灭巴蜀之后两年,即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(公元前314年),秦在巴蜀同时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。此为郫县建置之始。清《一统志》和嘉庆《四川通志》有:“杜宇名蒲卑,都于此,因以名邑。秦灭蜀国而县名不改。”东汉建武十二年(公元36年),臧宫自涪城攻拔新繁、郫县,与吴汉会于成都。

秦汉时期,郫县辖地约涉及今郫县、温江、彭县、灌县等数县之地。汉代郫县的西境在今灌县蚕崖外,包括今灌县岷江以东以北地区。北境大致包括今彭县北君平至丰乐、桂花、庆兴一带;东境包括今成都市西部;南境包括今温江县大部分地区。此后辖区屡经变动。

三国蜀汉时,郫、绵、江源三县各分出部分地区置都安县,即今灌县前身。属汶山郡。

西晋太安二年(公元303年),李雄攻取郫县,不久自称益州牧,治郫县。

南朝宋元嘉十年(公元433年),起义军赵广等攻成都,不克,退保广汉,不久自广汉至郫,连营数百,巴东太守周籍之等进军攻郫,克之。追败之于广汉。

南朝梁天监初年(公元502年),邓元起攻刘季连于成都,留辎重于郫,刘季连部将李奉伯间道袭郫,陷之,邓元起舍郫径围州城,不久下之。
西魏恭帝二年(555年),分郫县南境、江源东境置温江县。

行政区划

1996年,郫县辖13个镇、3个乡:郫筒镇、红光镇、犀浦镇、安靖镇、花园镇、安德镇、两路口镇、三道堰镇、德源镇、合作镇、新民场镇、唐昌镇、团结镇、友爱乡、红兴乡、清河乡。县政府驻郫筒镇。

1999年,郫县辖14个镇、5个乡:郫筒镇、安靖镇、红光镇、合作镇、唐昌镇、安德镇、团结镇、犀浦镇、花园镇、德源镇、新胜镇、新民场镇、两路口镇、三道堰镇、唐元乡、古城乡、清河乡、友爱乡、红兴乡。

2004年9月8日,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红兴、新胜、两路口、清河4个镇。将原红兴镇的长乐、石佛、濂溪3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郫筒镇,郫筒镇政府驻南大街。将原红兴镇的白云、长生、汉姜、护国、济阳、寇家坝、宋家林、渔塘坎8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红光镇,红光镇政府驻成灌路。将原新胜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唐昌镇,唐昌镇政府驻南二环路。将原两路口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安德镇,安德镇政府驻望乐村。将原清河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友爱镇,友爱镇政府驻政通巷。将合作镇的回龙、青龙、胜利3个村及新华村的3、4、6社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德源镇,德源镇政府驻禹庙街。将红光、犀浦、郫筒、德源4个镇的部分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合作镇,合作镇政府驻安阜村。至此,郫县辖15个镇,共有36个社区、261个行政村。

地形地貌

郫都区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,整个地势由西北到东南逐步下降,相对高度差为121.8米。境内除西北角有一面积为4.6平方公里的浅丘台地外,其余均为平原地区;地形平面略似一只五指并拢、由西北伸向东南的手掌,西衔都江堰,南倚温江,北靠彭州,东北面为新都。城区郫筒街道东至金牛区仅13公里。

郫都区地貌类型分区属四川盆地西平原区,具有川西坝区的典型特点,是岷江冲洪积扇状平原,由西北向东南倾斜,具有“大平小不平”的特点,因古河道的冲击和近代河流的冲刷切割,形成众多成扇形状展开,微地貌呈凸凹状的条堤形地,相对高度不超过2米;西北部浅丘台地横山子,是区内唯一的山丘。

郫都区地表水均为都江堰宝瓶口内江分出的水系,在仰天窝闸门分出的蒲阳河、柏条河、走马河、江安河四大河流进入郫都区,或分或合又形成蒲阳河、走马河—清水河、沱江河、柏条河、徐堰河、毗河、府河、江安河等八大干渠,俗称“八河并流”。境内河道总长158公里,又以这些干渠为动脉,发出66条支渠、116条斗渠、219条农渠和密如蛛网的毛渠,形成纵横交错的排灌体系。
经济

2016年,郫都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2.7亿元,比上年增长8.1%(按可比价计算,下同),比成都市高0.4个百分点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22.3亿元,增长3.4%;第二产业增加值264.4亿元,增长7.8%;第三产业增加值176.0亿元,增长9.2%。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.1%、56.0%和41.9%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.9:58.2:36.9调整为4.8:57.1:38.1。

郫都区着力打造全国唯一的川菜产业化园区,郫县豆瓣品牌价值达649.84亿元,位列“加工食品类地理标志产品”全国第1名。郫都区的养殖类动物数量较大,分为家畜、家禽和水产三大类,主要有猪、牛、兔、狗、鸡、鸭、鹅、鲤、鲫、牛蛙等。

交通

郫都区有成灌快铁、成都地铁2号线、成都地铁6号线、有轨电车共4条轨道交通直达市中心,红光大道、成灌高速公路(羊西线)、西华大道、西源大道、西区大道等5条平行快速通道纵向通达城市中心,成都绕城高速公路(成都四环路)和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(成都六环路)横贯境内。

风景名胜

望丛祠景区是纪念“天府前躯、蜀中先导”古蜀国望帝杜宇和丛帝开明的合祀祠,位于郫都城区西南,占地面积90.5亩,是蜀人寻根问祖的圣地。是全国唯一的一祠祭二主的祀祠,祠内望帝陵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帝王陵冢。望丛祠于1991年被公布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也是郫都区博物馆的所在地,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

农科村位于西汉大儒扬雄故里友爱镇,是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,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、国家“AAAA”级景区。幅员面积2.6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2400余亩,花卉种植面积2300余亩。1986年中国第一家农家乐--徐家大院诞生于农科村,开创了“一三联动”典范。先后承办了“同一首歌走进成都新农村”、“2010中国(郫都区)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暨首届全国农家乐发展大会”、“世界小姐走进农科村”等大型旅游文化活动。2011年2月,成都市旅游协会农家乐田园乡村分会将农科村设定为常设会址。

三道堰,因古人用竹篓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头导水灌田而得名,以“亲水性” 为主题的吟诗楼、品茶楼、书画楼、棋牌楼、饮食文化楼、观景楼沿柏条河两岸鳞次栉比。镇域内有堰桥、堰桥文化广场、“三道堰”休闲公园、桥头花园、“三道堰古镇”大牌坊、“水乡坊”、“滨河坊”等仿古牌坊和建于1923年的永定桥、中共郫都区第一个支部成立所在地和郫都区革命的发祥地青塔寺、充满传奇和地域特色的古水陆码头、望江楼、闻水阁等特色景点。

成都川菜博物馆位于郫都区古城镇,蜀源大道,是世界唯一以菜系文化为陈列内容的活态主题博物馆,国家3A级旅游景区。新派古典园林风格,内分为典藏馆、互动演示馆、品茗休闲馆、灶王祠、川菜原料加工工具展示区、川菜原料展示区、川菜之魂—郫都区豆瓣传统工艺展示区等。
相信大家对我们郫县有相应的了解的,还有很多地点需要大家亲自来体会我们郫县所带来的快乐,还有更多风景等着大家的观赏,欢迎你来到我们美丽的郫县。

1499 2018-12-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