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疆省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网络营销分析报告
家乡区县:新疆省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
一、样本的选择
我通过360搜索引擎查找“新疆省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 知名学校”,找到了“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”,因为我自身就是该中学的一名学子,相比其他商业企业、政府网站来说更为熟悉一点,所以我选择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为样本企业。
二、调查结果
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始建于1959年,是克拉玛依油田发展史上最早的学校之一。学校原名白碱滩职工子弟学校,是一所民汉中小学合编学校,1983年汉语言中学部独立办学,以"钻井中学"之名在现址建校,1997年由企业移交政府,改名为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。2009年7月,原十四中学合并到十三中学,成为一所民汉学校。
首先,我在360百科上搜索了该学校,大致了解了学校的简介,包括学校介绍、基本信息、办学条件、学校成就、校风校训、领导班子等。网页上介绍的信息很全面,让我先对这所学校有了总体的认识,该词条于2012.10.13创建到最后一次2018.8.30共被编辑了16次,总体来说内容很全面。
其次,我在微信公众平台和贴吧上查找了该学校,并未查到相关公众号,贴吧也只有很少数的帖子。接下来是微博,并没有找到该学校的官方微博,大多是学生发的带有的地点的微博,少部分是当地教育部门发布的提到学校的有关文章。知乎上连一个问题数都没有,寥寥几条贴捎带提起,可以说和微博一样零宣传了。知呼网就是一个网友互相交流的平台,该平台更不能缺少话题。
三、发现问题
通过在百科、360搜索引擎、贴吧、微信公众号、微博和知呼等平台的查找,在调查结束后,我发现,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的宣传还很有限,从网上我们能获得的关于该学校,关于其最新动态的信息还很少。让已经离校的学子无关于母校信息的获得来源,让广大市民不知其具体真实情况,所以该学校只有本地人比较了解,但获得的可用信息也很少。如此,不能吸引外地生源,甚至本地生源有流失的现象。这将是一个恶性循环,让广大家长对其失去信心。
四、调整方案
(一) 建设学校网站 打造官方平台
建设学校官网是学校规范化,专业化的象征,要想了解一所学校,多数人第一都会选择登录官网进行了解,如果用户看到这所企业注册的网站较多,并且活跃度也很高,肯定会对这所企业有一个不错的印象。官网基本构架应包括校内应用、学校概况、机构设置、人才培养、杰出校友、招生就业和资源链接。同时应公布学校要闻,通知公告以及校内动态。例如,公布每次月考、期中和期末考试各级各班各科各人成绩及排名;公布每年高考被录取人数及相关大学专业,被录取的成绩;公布每年不同规格的班级招生人数及相关要求。
(二) 加强平台运营 开启互动模式
一个企业在平台上与用户的互动也很重要,能看出这所企业是否活跃,管理是否有序。而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这所学校在这一点上做得就不是很好,就拿微信公众号来说,大众常用获取信息渠道都没有建立起与奖章的互动。应加强对该公众号的宣传,开通留言功能,让阅读的学生以及其他关注者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;应定期举行一些投票、线上知识竞赛的活动,增加粉丝的参与度;应提高文章质量,加强其可读性,趣味性。另外,应该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自身的微博、贴吧,增加微博话题度,提高学生参与量,比如地点打卡活动就是一个简单的活跃话题。贴吧可以开始各类话题的帖子,提高个个人遥远的参与。并在相关平台推送信息和关注其他人参与的话题。最后,应该在知呼平台提一点问题,甚至找人来参与回答,先增加自身的话题数,自然以前的校友就有一部分参与进来。
(三) 发动师生资源 裂变推广宣传
学校是一个特殊的企业,有着庞大的教职工以及学生群体,对学校的各个平台应该在内部进一步加强推广,让使用的这部分人带动身边的亲人、朋友关注学校。特别是微信公众号的推广,现在微信的使用人数可以说非常多了,只要是该校学子,只要是家中有需要上中学的家庭,我想关注的人还是比较多。而且微信是一个很好的推广平台,甚至可以开设成绩查询的专栏,可以大程度的提高平台使用率。
五、 综上所述
综合以上分析的结果看,无论是企业直接向用户传递信息,还是用户主动获取信息,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所提供的信息源,所以网站管理员必须要做到企业网站上的基本信息全面、及时(包括信息的及时更新、补充),还要做好优化设计,例如用户优化,就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,设计用户更喜欢的网页布局、格式、更方便的导航等。另外,还包括对网络环境的优化、对网站维护的优化。在信息传播渠道建设上,应采取完整信息与部分信息传递相结合、主动性和被动性信息传递相结合的策略,通过多渠道发布和传递信息,才能创造尽可能多的被用户发现这些信息的机会。例如,企业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站,并且进行必要的推广,让更多人知道。还有登陆主要的搜索引擎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,也可以利用黄页、博客等渠道来发布信息。只有不断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推广方式,才能使企业被更多人熟知。而且无论是校园企业还是其他大型企业,一定要充分利用自身人员使用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