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肃省天水市简介:
天水地处中国西部地区、甘肃省东南部、秦岭西段、渭水中游,是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、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、全国老工业基地和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。截至2019年,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,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,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6家;有普通高校5所(包括电大)。
天水名称由来与变迁:
名称由来:天水郡称呼始于汉武帝元鼎三年(前114年),源于“天河注水”的美丽传说。秦末汉初,长年征战加之干旱,上邽城民不聊生。一天夜里,忽然狂风呼啸,雷电交加,一道金光闪耀,地上现出红光。大地连续震动,在巨响声中裂开一条大缝。天上河水倾泻而下,注入裂开的缝中,形成一湖,名曰“天水湖”。此湖春不涸,夏不溢,四季滢然。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,又叫它“天水井”。后来,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,他便给上邽北城湖旁新设的郡,起名“天水郡”。从此,有了“天水”之名。
变迁:天水在夏、商时期属雍州。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(220年),一度设秦州。西晋始,实行州郡县三级制。隋唐时,实行州县二级制,秦州地域缩小,地域和今辖区大体相当。明代,秦州辖秦安、清水、礼县3县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,秦州升为直隶州,直隶甘肃省,辖秦安、清水、两当、徽县、礼县5县。2005年1月,经国务院批准,天水市北道区更名为麦积区。
天水市行政区划:
截至2015年10月,天水市辖2区5县:秦州区、麦积区、甘谷县、武山县、秦安县、清水县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。
秦州区(辖16镇7街道):大城街道、七里墩街道、东关街道、中城街道、西关街道、石马坪街道、天水郡街道,玉泉镇、太京镇、藉口镇、皂郊镇、汪川镇、牡丹镇、关子镇、平南镇、天水镇、娘娘坝镇、中梁镇、杨家寺镇、齐寿镇、大门镇、秦岭镇、华岐镇
麦积区(辖17镇3街道):道北街道、北道埠街道、桥南街道、社棠镇、甘泉镇、渭南镇、东岔镇、花牛镇、中滩镇、新阳镇、元龙镇、伯阳镇、麦积镇、石佛镇、利桥镇、琥珀镇、五龙镇、党川镇、三岔镇、马跑泉镇
甘谷县(辖13镇2乡):大像山镇、新兴镇、磐安镇、六峰镇、安远镇、金山镇、大石镇、礼辛镇、武家河镇、大庄镇、古坡镇、八里湾镇、西坪镇、谢家湾乡、白家湾乡
武山县(辖13镇2乡):城关镇、鸳鸯镇、洛门镇、滩歌镇、四门镇、马力镇、山丹镇、桦林镇、龙台镇、温泉镇、榆盘镇、高楼镇、杨河镇、咀头乡、沿安乡
秦安县(辖17镇):兴国镇、兴丰镇、西川镇、郭嘉镇、莲花镇、陇城镇、叶堡镇、五营镇、魏店镇、安伏镇、千户镇、王尹镇、刘坪镇、中山镇、王铺镇、王窑镇、云山镇
清水县(辖15镇3乡):永清镇、红堡镇、白驼镇、金集镇、秦亭镇、山门镇、白沙镇、松树镇、王河镇、远门镇、土门镇、郭川镇、贾川乡、丰望乡、草川铺镇、陇东镇、黄门镇、新城乡
张家川回族自治县(辖10镇5乡):张家川镇、龙山镇、恭门镇、马鹿镇、梁山镇、马关镇、刘堡镇、胡川镇、大阳镇、川王镇、张棉乡、木河乡、连五乡、平安乡、阎家乡
天水市地理环境:
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,区域范围为东经104°35′~106°44′、北纬34°05′~35°10′。以西秦岭为分水岭,北部地区面积11673平方千米,占全市总面积的81.49%;南部地区面积2652平方千米,占全市总面积的18.51%。总面积1.43万平方公里。
天水历史文化:
天水历史文化悠久,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、“三皇之首”伏羲氏的诞生地、伏羲文化的发祥地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、国家智慧城市,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、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、2700多年的建城史,有“羲皇故里”之称。以伏羲文化、大地湾文化、秦早期文化、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“五大文化”,构成了天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。
天水人文景观:
天水旅游资源富集,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。截至2020年10月,全市有旅游景区景点228处,其中5A级1处、4A级7处。明代建筑伏羲庙和伏羲创画八卦遗址卦台山,是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,麦积山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,也是全国5A级旅游景区,有“东方雕塑馆”之称的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,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,与大像山、水帘洞、拉梢寺等共同组成了古丝绸之路东段“石窟艺术走廊”,天水的山、水、林、泉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与城、寺、观、阁等丰富的人文资源交相辉映,是旅游休闲的理想胜地。
天水市著名学府:
2019年,天水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(包括电大),在校学生4.69万人。
天水美食特产:
武山臊子面、天水“八大碗”、天水呱呱、面皮、凉粉、浆水面、鸡丝馄饨、素扁食、天水老三片、搅团、锅鲰、天水酒碟、打卤面、天水扣碗子、天水暖锅、甜醅等。
相关内容: